房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房姓列第170位,在1980年代国家配合人口普查所做的全国姓氏统计中,房姓列第199位。但因房氏源自于五帝之首的尧,数千年传承一脉,流向清晰,且其后代中大唐开国标榜史册的宰相房玄龄为“中国十大贤相”之一,故在史上向来为名门望族也。尤其在山东淄博形成以房玄龄公为首的郡望。
天下房氏无出清河(渊源单一);七刘八张十二王,天下无二房(血统纯净)。
姓氏源流
1、"房"姓诞生于距今约4300-4700年前,起源于祁姓,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尧的儿子开始被封于丹水,尧没有把帝位交给丹朱继承,而是禅让给了立有大功的舜。这是禅让制的肇初,也是“公天下”的开始。舜继位以后,改封丹朱于房(今河南省遂平县),为房邑侯。其子陵,袭封后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后代遂为房姓。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今河北省清河县东),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此,并成为一个望族,后又因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也曾任清河郡守,故此清河郡成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并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之说。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屋引氏,入中原后改为房氏。
舜继位以后,房渚及丹朱所受封地点。其裔孙雅为清河太守(今邢台市清河县东),清河房氏为邢台市古代十大名门望族之一。
得姓始祖
房陵
迁徙分布
得姓之后的房人氏族逐渐繁衍壮大起来,夏、商之时,朝廷亦不敢等闲视之。周朝时周王室与房人曾屡通婚姻。《国语·周语》云:“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凭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意思是说,周昭王的妻子房皇后受其始祖丹朱神明的附体,而生下了周穆王。周穆王是周朝比较有名的君王之一, 可见房人因始于丹朱可上溯自帝尧,在周时还受到了尊崇。
丹朱第36代孙房钟及钟子房沈,周昭王时仍袭爵为"房邑侯", 第13代孙雅于公元前32年(西汉成帝末年)为清河太守(今河北清河县东), 房氏家族开始定居于此,并繁衍成为望族:房凤(字士元,也有称子元的)、房扬名在儒林,房雅11代孙东汉桓帝朝司空房植有名当朝。后又因南朝梁武帝时(公元502-557年间)房景伯在清河任过太守,唐朝三位宰相均出自清河,故此"清河郡"成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房姓人原来最重要的郡望本是河南房邑,在大禹治水时因洪水被毁),并有“天下房氏,无出清河”的说法和"七刘八张十二王,天下无二房"的谚语流传。
东晋时,清河房乾被朝廷派到北方游牧民族鲜卑那里做使者,后因中原战乱,无法回到中原,只好留居北地,因鲜卑族把“房”称为“屋引”,遂改姓“屋引氏“, 但心中念念不忘故土故族。到了南北朝北魏时,中原局势相对稳定,其后代又举族南迁中原,并从“屋引氏“恢复为房姓,并在洛阳所在地的河南郡成为望族,被称为"河南房氏"。据《北史》、《魏书》、《新旧唐书》等记载,该支先后有北魏骠骑大将军、晋州刺史房谟,隋柱国、徐州总管房兆,隋海州刺史房恭懿,唐武则天朝宰相房融,玄肃二宗宰相房琯,去庵将军房丰生等名相名将。
在南北朝甚至更早时期,清河房氏作为当地望族,一直保持着与清河崔氏等望族的通家之好。到公元4世纪末,清河房氏与清河崔氏、平原刘氏、渤海封氏等家族因战乱迁移到山东半岛,成为慕容氏南燕国的上层家族---青齐房氏。房氏家族没有卷入北魏和刘宋在山东半岛的争夺,一直到469年以前,清河房氏一直是“世家大族”意义上的贵族(不是门阀士族)。
南北朝后期,由于周、隋、唐三朝对传统士(贵)族阶层在政治上打压,在用人上又以“开科取士”取代凭门第和族望选官任职的制度,象房姓这样的士族,仕宦不得为清望官,婚姻不得结高门第,政治地位、社会等级即因之而降低沦落。
有唐一朝清河房氏"五代三宰相",房氏家族于此时获得中兴,备极荣光。
中唐以后,由于临淄房氏房玄龄一支及河南房氏房琯一支的相继衰落,房姓族人在整体上又仍保持着传统士族的清高和傲气,较少通过应试出仕,也较少务工从商,而是大多选择了隐居乡野的消极避世态度,最终导致房姓在中唐以后大多为“农”业人口,在 “士”、“工”、“商”等门类人才零落,成为散居各地的小姓。一直到明初才出现了房宽和房胜两位立了大功的将军。但房姓族人虽流徙四方,清白持家的风格始终未变。
据上世纪80年代国家所作全国姓氏统计,房姓按人口数列于第199位。目前全国房姓约56万人(海外也有约4万),占全国总人口万分之四,分布较广,其中鲁晋陕苏粤5省较多,约占全国房姓人口的75%。
郡望堂号
郡望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济南郡:汉朝时期高祖刘邦设有济南国。荆楚七国乱政后改为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今山东章丘),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临淄市一带。晋朝时期移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北魏时期改为齐州。宋朝政和中期升为济南府。元朝时期则为路。明、清两朝均为府。民国时期废府改为山东省省会市。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房 州:即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房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房县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时期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时期为房陵,归属于属楚国。秦朝时期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东汉末年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三国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改属梁州。南北朝时期迭有变更。北周时期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为房陵郡。唐朝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宋朝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元朝时期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朝洪武十年(公元12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房县改属郧阳府。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夏季,贺龙,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房县是革命老苏区。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7月,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新四军五突围部队转战房县,在房县中坝成立了鄂西北军区,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县人民政府,开创了以房县武当山地区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第四纵队第十二旅和陕南军区部队,发动了房竹战役,一举解放房县,成立了房县人民民主政府,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4月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3年隶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襄郧分设,房县仍隶属郧阳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堂号
清河堂:以望立堂,为房氏家族的总堂号。传江苏苏州、扬州、湖南浏阳浏东……等等房氏分支。
济南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乐善堂:山东临沂苍山传此一支。全县20多个村以及枣庄江苏苏北地区罗庄等地近5000余人。
房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十堰堂。
中书堂:唐朝房玄龄十八岁就中了进士。李世民举兵,房玄龄跟随他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十余年。李世民当了大唐皇帝,封他为中书令,任宰相十五年,因而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衔“中书令”为堂号。
国器堂:明思恩侯房宽之子房万宝公,赴广东梅州银江镇开派.其裔孙晚清光绪帝殿前侍卫房殿魁公奉旨修建“房氏家庙”,并将堂号定为“国器堂”,取房玄龄公年青时被喻为“国器”典故,现内供唐朝名贤相房玄龄金像。传广东省梅州、普宁、东莞、四川中江、江西萍乡、湖南岳阳等房氏分支。
继锦堂: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分支。
敦伦堂:湖南衡阳房氏分支。
亲睦堂: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分支。
孝友堂:浙江余姚房氏分支。
姓氏名人
历史名人
房 坚:后魏司空参议,字千秋,少有才名,太和中累迁齐州大中正。官终司空参议。
房 琯:字次律,父融,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缑氏镇)人。唐玄宗、肃宗两朝宰相。官至正议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与诗人孟浩然、王维、储光羲、李颀、綦毋潜、高适、陶翰、贾至等相善;与杜甫为“布衣”之交,清熊宝泰《杜甫》诗云:“千秋诗史有谁知?房杜交深患难余。”房琯仕途升沉,关系到杜甫命运,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此可见房琯之于杜甫至关重要。
房 融:唐代大臣、翻译家,洛阳人。尝与天竺沙门般刺、密谛等人共译《首楞严经》,此经始流传东土。
房 宽:陈州人。明洪武中,以济宁左卫指挥从徐达练兵北平,遂为北平都指挥同知,移守大宁。宽在边久,凡山川夋塞,殊域情伪,莫不毕知,然不能抚士卒。燕兵奄至,城中缚宽以降。成祖释之,俾领其众。战白沟河,将右军,失利。从克广昌、彰德,进都督佥事。以旧臣,略其过。封思恩侯,禄八百石,世指挥使。永乐七年卒。
房 胜:明代景陵人。初从陈友谅。来归,累功至通州卫指挥佥事。燕兵起北平,胜首以通州降。成祖即位,以守城功,封富昌伯,禄千石,世指挥使。永乐四年卒。
房彦谦:隋代名官,字孝冲,清河人。通涉五经,工草隶,累迁长葛令,甚有惠化,察天下能第一,超授司马,卒追赠徐州都督。
房从真:前蜀画家,成都人。为翰林待诏,画甲马人物鬼神,冠绝当时。
房元庆:南朝宋建微府司马,清河人。武帝时,历七郡太守,后为青州建微府司马。
房茂长:唐代画家,清河人。善画人物,有《商山四皓图》。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唐代 河南道齐州临淄(今山东 淄博东北)人。唐代初年名相。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656年)封梁国公。至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房玄龄蓍有《晋书》。
房仁裕,中国唐朝官员,河南道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房玄龄的远房族兄。
其母清河太夫人李氏。房仁裕最早属王世充军,后与裴仁基等改投靠唐军。历官潾州刺史、陕州刺史、扬州长史。永徽四年(653年)睦州女巫陈硕真占睦州于潜县(今临安西)。唐高宗令房仁裕发兵南攻。授后部尚书。显庆年间亡故,乾封二年(667年),陪葬昭陵。房仁裕娶太原王氏为妻,有六子:房先礼、房先质、房先孝、房先忠、房先恭、房先慎。
近现代名人
房峰辉:男,汉族,1951年4月生,陕西彬县人,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学历,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战略指挥专业毕业,西安政治学院法律专业毕业,上将军衔。
房兴耀,男, 1953年6月生,山东临沂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省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省政协常委。第十三、十四届临沂市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房兴耀多次出访: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宗教交流与合作。
房维中:男,汉族,1928年3月生,辽宁海城人。1948年入东北大学学习。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干事,国家计委研究编辑室副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国家计委研究室负责人,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中国计划学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经济年鉴》、《当代中国》丛书副主编。1998年3月任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协政协常委。主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
房凤友(1941.1-——),天津市武清区人。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196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
1960年9月在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1964年毕业后参加工作。历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选调代培干部(其间曾在衡水、徐水县参加“四清”并担任过徐水县城关公社党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冲击后回机关)。1969年7月任《河北日报》社编辑、调研组副组长、中共《河北日报》社党委委员。1975年11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干事、办公室副主任。1977年任3月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秘书、办公厅办公室副主任。1982年1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调研一处负责人、综合处处长。1986年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1988年6月任天津市人民政府秘书长,1991年12月任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部长。1992年8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1995年1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1998年5月起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市第十届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共天津市政协党组书记。2003年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中共天津市人大党组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房秩五(1877-1966),名宗岳,晚号陆园老人。桐城县浮山(今属枞阳)人,是清末秀才。因思想开明,而积极倡导新文化,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浮山中学创始人。
房建国:男,汉族 ,1955年出生,祖籍荣成市邱家镇岭西村。入伍后,曾在国防部任职。1985年6月后,房建国任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秘书。1987年11月调解放军总参谋部,任迟浩田总参谋长秘书。2000年6月任空军政治部副主任,2007年7月任兰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2012年7月任空军副政委,空军中将军衔。
房仕龙:即成龙。子房祖名,祖籍安徽 和县。
房爱卿:男,汉族, 1956年8月生,山东郓城人,1978年1月入党,黑龙江商学院商业经济专业毕业,经济师。2008年3月被任命为商务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
房兵:汉族。国防大学军事教官,教授,军事学博士,大校军衔。2010年初登上CCTV10《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中国远征军》系列节目。
字辈排行
安徽
安徽砀山房氏字辈:“金永绍化广振兴福禄长殿爱龄善谋本立庆瀛登文昭锡贤相开勋在图凌官达增同章萧朝为纯臣平安显义勇喜琴谈嘉宾恭慎堪作师英主赞新令泽民存志体效魁三辅政继述法寿道进修美谦彦书秀连山清从容裕先见规矩传汉歌衣冠耀齐阳通经知教化慈亲训景良”。
安徽泗县房氏字辈:“宏大献廷维广(玉)伯春加绍彦毅”。
安徽临泉房氏字辈:“清先修运(志)玉(桂)国”。
安徽宁国房氏字辈:“圣国家廷裕登朝得衣龙”。
安徽怀远房氏字辈:“万如为(维、国)永(兴)继(修)
安徽定远炉桥房氏字辈:家占 学文化志富 民积德安邦
河南
河南信阳房氏字辈:“承祖泽继永昌忠孝敬宁安康”。
河南淮阳房氏字辈:“金林先修运玉国”。
河南夏邑、永城房氏字辈:“孝友传圣训诗书贺龙光”。
河南方城房氏字辈:“天金树德(延)务(玉)自本”。
河南郸城房氏字辈:“玉有士金成志书和龙光”。
河南内乡房氏字辈:“冀豫宛邓山明光照青天绘坚栋梁志兴修祖尚德传绪纲常风宏华震五州宪耀昌家辉文武教科书”。
河南花县房氏字辈:“畔□永仕清成修(久)振”。
江西
江西宜春房氏字辈:“管乐才雄伟萧何治国军奇文传孔孟妙笔在余勤虎踞龙吟啸风翥耀鹏程云开攀月桂俊杰镇乾坤”。
江西新田房氏字辈:“枝茂召云彩树大根深显地光”。
江西南昌房氏字辈:“源远流长发福无疆于今创始代荐馨香”。
山东
山东济南长清北宋庄房氏字辈:“延庆照(兆)士泽玉立启殿英”。
山东济宁邹城房氏字辈:“兴大德廷有清祥凡继论”。
山东济宁任城房氏字辈:“忠风建云存文传胜道燕清赵世泽”。
山东济宁兖州房氏字辈:“成来芝裔佰德庆”。
山东济南历城房氏字辈:“永庆安宁德教先修”
山东德州齐河县胡官屯乡大刘庄和张房村房氏字辈:“延庆照(兆)士泽玉立启殿英”。
山东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房集村:“文元延维庆廷士传本广红人少荣宗振兴全永明”。
山东微山房氏字辈:“继宝贻兰荫蕴建步修龄宏德永衍庆敏慎惟守真敦睦怀祖训荣光万世新”。
山东微山黄村、界牌、高庄房氏字辈:“天炳理…继宝宜蓝印蕴建步修龄”。
山东寿光纪台、莱阳柏林房氏字辈:“明初来益崇德师贤孝友同守忠厚家传长保太和福禄绵延光华盛世祯祥永年。
山东临淄、安徽和县房氏字辈:“万国崇正道仕淑尚忠良善继人之庆明经学业长富贵惟恩厚荣华惠泽存”。
山东汶上崔村房氏字辈:“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绍先祖武桂树培青象长脉久基业永兴”。
山东汶上房氏一支字辈:“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绍先祖武相长脉久桂树培青”。
山东汶上房氏一支字辈:“东玉绪(瑞)茂兆西思文”。
山东潍坊坊子区九龙街道下房村房氏24字辈:明初来益崇德师贤孝友同守忠厚家传长保太和福禄绵延
山东潍坊房氏一支字辈:“学玉新洪”。
山东滨州邹平一支字辈:“际云兴崇泽玉秀齐殿英”
山东聊城东阿房氏字辈:“家垂燕义 广继永传 福延隆美 仁怀利安”
广东
广东大坪房氏字辈:“振(晋)起尊崇伯仲济美淑(叔)贵齐隆左昭右睦”。
广东普宁房氏字辈:“维日一宗振启尊崇伯仲济美淑桂齐隆万招千睦次第宜同仕廷达夏周伯仲俊本有绍尧祖舜德得昌见英猷”。
广东惠来房氏字辈:“维日一宗振启尊崇伯仲济美淑桂齐隆千招万睦次第宜同”。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房氏字辈:“开春柏进宝祥伦纪纲常六龙华富贵昌”。
广东化州房氏字辈:“瑞昔友洪浩”。
广东笪桥房氏字辈:“维山庭世日子嘉万应成东光宗耀祖荣华富贵”。
广东连南房氏字辈:“测进东修财永世兴起来”。
四川
四川中江房氏字辈:
德尚支派:“万才腾鼎昌敦金祖万君希仕德日文友兴先志宗建毓清华秀灵钟厚泽耀彩沛天家”;
德用支派:“德日文元成选开运鼎明光华昭盛景富贵耀朝廷”;
肇星支派:“惟于星俊麟正自荣升泰”;
东、北街支派:“麟正自荣升泰乾照福云隆盛维孝贵守道有祥征”。
四川罗江房氏字辈:“国政天兴顺官清民志安”。
四川自贡房氏字辈:“忠良世泽长,兴田培本后,万代庆荣昌
四川阆中房氏字辈:“天怀明德顺文武保朝廷”。
四川广安房氏字辈:“万代昌天开景运肇”。
辽宁
辽宁北票房氏字辈:“艳志松明”。
福建
福建泉州房氏字辈:“积徽圣盛世伯侯公子男泰来昭绳武孟仲叔季昌”。
福建福州房氏字辈:“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信”。
福建茂名房氏字辈:“光宗耀祖荣华富贵”。
吉林
吉林绥化房氏字辈:“文学冀才名清国连景(文)成”。
吉林农安房氏字辈:“名卿国连景成文学继”。
吉林长春房氏字辈:“奎学本立成先从启乐天”。
黑龙江
黑龙江呼吗房氏字辈:“甲垂燕义广吉永传”。
黑龙江林甸房氏字辈:“文振显德万兴”。
黑龙江望奎房氏字辈:“族恒锡本庆”。
黑龙江巴彦房氏字辈:‘正明光耀玉德来意士新’
黑龙江密山市房氏辈:子喜本振荣若
湖北
湖北房县房氏字辈:“有能伏添阳志德文洲人琠国立光学仕承先泽荣华启秀贤德明天知福永世赵(照)兴传”。
湖北枝江房氏字辈:“正大光明”。
湖北京山房氏字辈:“久应兴昌龙世良玉华洪培智维友德传金本大中富贵自先扬宜致定家邦”。
北京
北京房氏一支字辈:“瑞(德)玉志世继承广大”。
北京崇外房氏字辈:“毓永德玉志世继承广大”。
北京大兴房氏字辈:“再景国炳宏”。
天津
天津静海、黑龙江大庆房氏字辈:“大启永廷振世(士)献宏”。
天津大港房氏字辈:“玉士恩开业”。
天津西青房氏字辈:“学金印万国恩家庆”。
河北
河北内丘房氏字辈:“鸣文庆建长”。
河北清河氏字辈:“选东奇德中心永殿守义化振明广”。
陕西
陕西法门寺房氏字辈:“启秉生”。
陕西榆林房氏字辈:“成天地正自丰生洪兴学汉建德长青万世(代)永恒”。
广西
广西桂平房氏字辈:“云源永德廷星鸿”。
广西全州房氏字辈:“维(惟)天耀祖必赐荣昌”。
贵州
贵州安顺房氏字辈:“人世百春秋有本斯成立能可必大之”。
贵州织金房氏字辈:“天正灵崇秀仁世伯春秋有本斯成立能可必大之学传忠信厚修文德泽长”。
湖南
湖南平江房氏字辈:“万古江山旧千秋世系新陶唐流派远汉代叙源清科甲班联定书香启后人经纶光德业规矩振家声”。
湖南宁远房氏字辈:“永德文启玉四万大兴光明朝开泰运家可辉国邦先祖谋治远同宗瑞庆新瑶阶星耀彩宝树日生春诗礼培英俊才华起风麟登赢家盛业百代沛思纶”。
浙江
浙江剡北房氏字辈:“登学书玉敬春忠厚传家有道正大光明”。
江苏
江苏邳州戴庄镇房庄村:“学明继文召”
江苏高邮临泽房氏字辈:“守先方获福积德乃延长”。
江苏句容房氏字辈:“思怀祖德 同庆义和常守安泰
江苏房氏一支字辈:“继保怡蓝印蕴见部修龄”。
江苏兴化房氏字辈:
兴化西顾镇房家舍字辈:“彩风元明”。
兴化中堡镇东字辈:“文庆定永”。
兴化中堡镇西二村字辈:“正福兴永楚存宗溪熙应碧天宏学有加再兆从德广(志)以金银”。
徐州铜山县茅山镇北陈村字辈:“东启文永树(凤)鹏(宝佩春)恒存兴国安邦为祖争光
徐州铜山县郑集石楼村字辈:“绪明长立文,守孝忠义全,传家维存厚,建国永世昌”。
山西
山西洪洞房氏字辈:“修青择居进仁多安乐燕者有道志荣昌”。
房氏一支字辈:“登学书玉敬春忠厚传家有道正大光明”。
友情提示:如发现以上内容错误或不全,欢迎关注族有谱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弘扬姓氏文化,延续家族传承!——族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