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时间:2017-10-22 22:14:47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官室。”《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有熊,巳口今郑州新郑。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儿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三十位,人口约一千四百七十六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92%左右,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辽东为郡望。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姓氏源流

一、出自姜姓 炎帝之后。源于春秋时的齐国,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姜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之子被封于高(有称今山东邹平东北部、也有称今河南禹县),人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溪(单人旁的xi)与齐襄公的弟弟小白是好友。齐襄公后来被公孙无知所杀,于是溪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平定内乱,诛杀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齐恒公。桓公继位后,为表彰溪的功劳,便允许他以祖父的字为姓,自此得姓高。此得姓之记载,亦可见《广韵》。

  高姓在齐国得姓后,世世代代相继担任齐国的上卿之职,是齐国著名的官族之一。至东汉时,其裔孙高洪出任渤海郡太守,任满后举家留居渤海郡 (tiao)县(今河北景县),子孙中名贤相继,进一步光大了先祖的基业。以致后人在论及高姓郡望时,无不首推渤海 县。

 

  二、出自姬姓 黄帝之后。高姓来源之一相传出自西周王族周公之后,出自姬姓。史称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数传至鲁惠公,有子名祁字子高,史称公子祁或公子高。其后代遂以公子祁的字高为姓。

 

  三、源于上古 高元后人。《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宫室”,相传高元是为黄帝造高楼的建筑工匠。据某些谱书记载,高姓的来源之一是高元的后人。古代建筑以高为尊贵,高元筑高楼技艺高超,子孙引以为荣,遂以高为姓。   

 

  四、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赐姓,少数民族姓氏改为高姓。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这一时期,鲜卑族的是娄(楼)氏改姓高氏。

  据《魏书》所载,鲜卑族中有楼氏改高氏者,另有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是为河北高氏。

  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满族姓氏中的x佳氏原本都是汉族,汉族被虏为包衣或自愿为奴入旗后,被赐予满族姓氏,其形式就是在自己本来的姓氏后面添加一个佳字。)
  北齐重臣高隆之,本姓徐氏,他的父亲被姑婿高氏收养,因从其姓,叫高干,是北魏时的白水郡守。高隆之也从跟随其父姓改姓高。他在北齐时为朝中重要大臣。在他因故被杀死后,北齐皇帝高殷下令由他的兄子高子远承袭了阳夏王的爵位,高子远的后代就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发展起来,成为当地的望族。另外,唐朝宦官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孙,本姓冯,后被高延福收养,所以改高氏。
  当高氏建立北齐政权后,高姓就贵为北齐的国姓,于是北齐皇帝便赐他姓为高姓以示恩宠之举。元景安因在邙山之役中力战有功,被高欢赐爵西华县都乡男,高洋建立北齐政权后,550年(天保元年)赐他姓高。此外,元文遥在北齐时也先后得到高洋、高演皇帝的重用,因迎立高湛皇帝即位有功,566年(天统二年),后主高纬下诏特赐他姓高。他们的后代就以高为姓。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朝鲜半岛封建国家高丽有羽真氏后改高氏的,高句丽原为中国东北浑江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汉朝时属玄菟郡管辖。公元前37年,其部落首领高朱蒙在纥升骨城 (今辽宁桓仁)定都称王,建立高句丽国。高氏在高句丽国的统治维持了600多年的时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427年又从国内城迁到平壤。由于高句丽的国王为高氏,所以在古代高句丽国的存在期间,高氏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其中有一部分高氏迁到了中国内地。如高云,其祖父高和是高句丽之支庶,自云高阳氏之苗裔,所以以高为氏。北周时期,曾被封王为巨野县侯的大将军高琳,其祖先就是高句丽人,五世祖高宗归附北魏,被拜为第一领民酋长。高琳因战功显赫,他的一个儿子被别封为许昌县公。高琳的后代就在山东巨野和河南许昌一带发展起来。唐朝大将高仙芝也是高句丽人,在他父亲舍鸡时在唐朝任军职,他也随父亲到安西,后成为唐朝的著名军事将领。其后代也就定居于北京市密云县一带。


  五、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东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迁徙分布

高姓虽然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高氏居多。据史料所载,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姓已可能迁入河北、辽宁境内。

  秦汉三国时期,随着政局的几度分合,人口迁徙频繁,高姓人氏渐活动于海河流域,黄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地区。

  两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高姓人氏大举南迁,“广陵”郡望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

  隋唐时,有书记载,河南有陈氏父子率军开辟漳郡,其中有高氏参加,另河南高姓族人高钢入迁闽地(今福建省)。此时,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仍是继东汉以来高姓主要的聚居地。

  五代时期,有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在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市)建南平国。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人高彦俦到四川后蜀政权为官。在此期间,江南江北都有高姓人活动。

  两宋时期,高姓人为避战乱由中原向江南迁徙。如开封高琼后裔定居于海宁、临安、温州、山阴,合肥人高彻定居于晋陵。

  元明清时期,高姓人多集聚于东南地区,尤以江苏、浙江地区最为集中。

  如今,高姓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一。


郡望堂号


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州)。此支高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守渤海太守高洪。
  渔阳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置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以渔水之阳得名。 高隐、高瞻之后。
  广陵郡:汉时置,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此支高氏,为吴丹阳太守高瑞之后。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高氏,为鲜卑族高氏之后开基。
  辽东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所建郡,治所在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高瞻之后。

堂号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费城宰(今之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辞海》:愚,纯朴也。由是,高姓后代以“厚余”作为高姓的堂号。
  渤海堂:唐朝时高固、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
  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渔阳堂”、“辽东堂”、“广陵堂”、“河南堂”、“有继堂”、 “供侯堂”、“双玉堂”、“后余堂”、“报本堂”、“守愚堂”等。


姓氏名人

先秦

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弥。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

高渐离,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东汉

高赐,汉司隶校尉

高躬,汉蜀郡太守

三国

高顺,吕布帐下中郎将。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

高览,河北四庭柱之一,偏将军 东莱侯

高干,东汉并州牧,袁绍外甥。

高沛,刘璋麾下名将

高翔,蜀汉将领 曾随刘备攻打汉中,后又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参加北伐曹魏的战争,并于公元231年(建兴九年)的北伐中大破司马懿。官至杂号大将军,封玄乡侯。

高柔,曹魏大臣,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据曹爽大营,以假节行大将军事。数年后荣升太尉,进爵安国侯。

高堂隆,曹魏光禄勋 侍中 太史令 关内侯

西晋

高光 西晋幽州刺史 黄沙御史 廷尉 延陵县公

北魏

高欢 北魏大丞相 渤海王 北齐神武帝

高澄 高欢长子,继高欢掌魏朝政。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整顿吏治。平侯景叛乱,吞并两淮,收复颍川

高敖曹 高欢麾下勇将 官至司徒 骠骑大将军 进爵武城县侯。

北齐

高洋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长恭,北齐大将,北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是北齐世宗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中国古代四大俊男之一。

隋朝

高颎,隋宰相,齐国公尚书左仆射,开隋九老大元帅

高孝基,隋吏部侍郎

高开道,隋末义军领袖。公元618年,攻克北平,攻取渔阳,自称燕王,年号始兴(一作天成),建都渔阳(今天津蓟县)。

高昙晟,隋末起义军领袖。他本是怀戎县的僧人,趁着隋末天下大乱之际,在河北涿鹿等地广招羽翼,聚众数千人起义。高昙晟自称大乘皇帝,国号“佛”,建元法轮,立尼姑静宣为皇后。

高智慧,越州(治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隋开皇十年(590)起兵自立称帝,第二年被杨素、来护儿镇压,斩首于泉州。

唐朝

高士廉,唐宰相,申国公,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六,北齐皇室,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唐太宗长孙皇后长孙无忌舅舅

高季辅,唐宰相,蓚县公

高智周,唐宰相,御史大夫,右散骑常侍

高适,唐淮南节度使,渤海县侯,唐朝著名诗人

高崇文,唐宁庆节度使,南平郡王,削平西川刘辟叛乱。

高骈,唐末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唐淮南节度使、渤海郡王,诸道行营兵马都统,拥兵十多万,曾大破南诏番兵。数败黄巢军。

高侃,唐朝名将,高适的祖父,唐左监门卫大将军,安东都护(总管辽东、高句丽故地)擒突厥车鼻可汗,灭高句丽。高侃有三子:高崇德、高崇礼、高崇文,

高固,唐检校礼部尚书,其高祖父是高侃,检校左仆射,右羽林统军,渤海郡王。

高郢,唐宰相,兵部尚书

高承简,唐右金吾卫大将军,检校尚书右仆射,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

高霞寓,唐朝名将,唐右金吾卫大将军 检校司徒,邠宁军节度使,削平西川刘辟叛乱。

高瑀,唐刑部尚书,检校右仆射,陈许蔡节度使

高釴,唐吏部侍郎,同州刺史,御史中丞

高铢,唐吏部侍郎,河南尹,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浙东观察使

高锴,唐吏部侍郎,鄂州刺史,御史大夫,鄂岳观察使

高元裕,唐吏部尚书 河南尹 襄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渤海郡公,山南东道节度使

高少逸,唐工部尚书 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左散骑常侍

高睿,唐赵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平昌县子

高仁厚,唐末名将,唐剑南东川节度使,曾数败黄巢军,讨平西川叛乱。

高璩,唐宰相,东川节度使,兵部侍郎,谏议大夫

五代十国

高季兴,五代十国南平开国君主

高思继,后唐中军都指挥使 五代十国第一名枪

高行周,后周天雄军节度使,齐王。五代名将白马银枪高思继之子,北宋开国名将高怀德的父亲

北宋

高怀德,宋武胜军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渤海郡王,宋太祖结拜兄弟,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

高琼,宋武烈王,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

高若讷,宋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枢密使

高化,宋武安军节度使,右屯卫上将军

高文虎,宋兵部侍郎 中书舍人,祭酒

高继勋,宋建雄军节度使 滑州知州,康王

高遵甫,宋北作坊副使,楚王

高士林,宋普安郡王

高公纪,宋永州防御使 集庆留后,枢密副使,新兴郡王

南宋

高世则,宋万寿观使,开府仪同三司,温州节度使,太保

元朝

高宣,辽阳人,元朝营国公。

高智耀(约1206~约1271),字显达,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人。高家世代在西夏做官。高智耀的曾祖父高逸,担任过西夏大都督府尹,人称“高令公”。应天四年(1209年),在抵抗蒙古军队入侵的战斗中任副元帅,最后战败被俘,不屈而死。他的祖父高良惠,官至右丞相。高智耀本人曾担任过判官,在夏国被蒙古军灭亡前一年高中进士。忽必烈追封其宁国公,

高则诚,元福建行省都事,琵琶记作者。祖父高天锡、伯父高彦都是诗人。曾祖是营国公高宣。

明朝

高启,明户部右侍郎,明初诗文三大家,北郭十友

高拱,明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富国强兵,振兴朝政。息明塞五十年之烽燧

高攀龙,明刑部侍郎,东林党领袖

高谷,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

高仪,明礼部尚书,顾命大臣

高斗枢,明陕西巡抚,湖广巡抚,太仆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高铎,明刑部侍郎

高翀,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贵州巡抚,资善大夫

高举,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浙江巡抚,提督军务

高明,明南京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福建巡抚,大理寺丞

高铨,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户部尚书

高胤先,明监察御史,巡按浙江

高友玑,明光禄寺卿,南京刑部尚书,右都御史,漕运总督,凤阳巡抚

高公韶,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西巡抚,户部右侍郎

高叔嗣,明山西左参政,湖广按察使

高第,明末兵部尚书,蓟辽经略

高出,明山西按察使,辽东监军道高名衡,河南巡抚,兵部左侍郎,明亡后殉国。

高名衡,明河南巡抚,兵部左侍郎,明亡后殉国。

高邦佐,明末辽东参政,广宁失守后自尽殉国。

高杰,明末总兵官,太子少傅,世袭锦衣佥事,兴平伯,江北四镇之一。

高弘图,明内阁首辅,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加太傅,四世封诰

高拱极,明末举人,甲申国难殉国

高迎祥,明末农民军领袖 闯王

高一功,大顺左威武将军,李自成妻弟,明御营前部右军,龙虎将军,联明抗清。

清朝

高士奇,清礼部侍郎,康熙帝师

中华民国

高维岳,奉系察哈尔特别区都统

高君宇,中共第二、三届中央委员,五四运动时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

高敬亭,中共鄂豫皖根据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红二十八军创始人,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

高宗武,国民党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高魁元,中华民国国防部长,陆军一级上将,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高志航,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淞沪会战为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敌机。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

高又新,中华民国王牌飞行员,击落日本飞机9架。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岗,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副主席,陕甘宁边区创始人

高崇民,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高克林,最高人民检察署原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

高峰,青海省原省委书记

高健君,原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

高棉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部长

高启云,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高德西,中国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原主任 中共开国少将

高建民,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山西行政学院院长

高云龙,中共青海省副省长

高狄,中共吉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人民日报社社长

高德占,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中共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高扬,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部部长

高来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少将

高自立,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红五军团十五军政委兼军长,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央土地部部长,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高沂,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央教育部副部长

高文华,中共北方局书记兼河北省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水产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

高厚良,中共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成都军区空军政委党委第二书记,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开国少将

高文智,开国少将

高占杰,开国少将

高朗亭,开国少, 陕北红军创始人

高锐,开国少将

高体乾,开国少将

高林,开国少将

高武生,中将

高金钿,中将,中国国防大学副校长

高东璐,陆军中将,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

高中兴,中将,北京军区参谋长

高凤楼,少将,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高暇明,少将,中央军委法制局局长

高兴民,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空军中将

高焕昌,中将,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委员

高振家,海军中将

高建国,中将,沈阳军区副政委

高守维,空军中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高虎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国际贸易谈判代表。


家谱文献

辽宁渖阳奉天高佳氏家谱,(清)伊桑阿纂,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上海崇明崇邑高氏家乘不分卷,(清)高守卿重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淮安高氏族谱五卷,(清)高士魁等重修,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扬州维扬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谱十二卷,(清)高元钧等九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扬州维扬高氏宗谱十卷,(民国)刘嵩泉纂辑,高连海主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踏歌。

江苏泰州续修高氏迁泰支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泰州市图书馆。

江苏靖江高氏重修宗谱八卷,(清)高仙阶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双印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如皋高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民国)高元升高维岳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石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镇江丹徒高氏宗谱二卷,(清)高雪麟修,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芳田高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高金福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常州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戴墅高氏宗谱三十四卷,(清)高步瀛纂辑,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毗陵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仅存三卷)。

江苏武进高氏宗谱八卷,(清)高近远、高文炳等重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高荡高氏宗谱十六卷,(清)高凤冈等编,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高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高福潮、高懋荣等续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高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高永祖高、绳租等编辑,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毗陵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晋陵高氏支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高溍增补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高氏宗谱十四卷,(清)高云汉、高鸿达主稿,高德昌、高镛庆主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79年)毗陵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江阴高氏宗谱十二卷,(清)高焕章、高鸣盛纂,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riben dongjing 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暨阳高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高藩高惠文续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二部)、人民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高氏宗谱二卷,著者待考,手抄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江苏吴县相城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曾懋等增辑,清同治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

江苏吴县吴郡枫江派高氏家谱十二卷,(清)高治源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杭州增辑高氏杭州泥孩儿巷派家读不分卷,著者待考,附录民国年间补笔写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富阳富春灵泉高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富阳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萧山越州萧山高氏家缯十卷,(民国)高德良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二部)。

浙江嘉兴竹林庙稽古堂高氏谱不分卷,(民国)高桢辑、高焕文录,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前海高氏仲如公派房谱稿不分卷,(清)高圻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履素堂活字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剡南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高宝慈续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嵊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金华天泉高氏宗谱,(清)高徐福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存一册)。

浙江金华天泉高氏宗谱,(清)高徐福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六卷,另一部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金华天泉高氏宗谱六卷,(民国)高邦俊等纂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另一部今仅存第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常山平西大□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鲁封高水泰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东鲁乡东湖村(不全)。

浙江仙居乐安高氏宗谱,(民国)金秀庭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遂昌平昌高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遂昌县大拓乡大ri村。

安徽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十二卷,(清)高富浩纂修兼校正,清光绪三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两部皆有缺损。

安徽绩溪霞间高垂裕堂支谱四卷,(民国)高秉松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高氏宗谱十卷,(清)高卜芳等修,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庆寿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手抄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六卷,著者待考,(清)庄鼎光序,高有阶重抄,清乾隆三十上年(公元1768年)手抄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四房高积祥派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高烶再修。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下派四房高积祥公派下族谱系统图不详,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高烻深重抄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下派六房高积成派下族谱,(民国)高烻深编,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手抄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六房高积成公派下系统图,(民国)高烻深编,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八房高积和公派下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手抄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八房高积和公派下族谱系统图,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六(公元1947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上派五房高佛信公派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重修,1951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上派三房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重抄本。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亲派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山东淄博淄川孝义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总绪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淄博淄川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远堮等纂,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潍坊北海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守训撰 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 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山东临朐德化坊高氏谱不分卷,(民国)高鸿飞撰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石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

山东栖霞高氏谱书不分卷,(民国)高春田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手抄本九册。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寨里乡百佛院村。

山东蓬莱县高氏宗亲谱册一卷,(民国)高思泰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辽阳市吉洞乡礼备村。

山东沂水高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riben dongjing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临沭高氏家乘十卷,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山东省临沭县临沭镇东北村。河南鄢陵高氏族谱不分卷,(民国)高家宝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大学图书馆。

湖南沩益高氏重修族谱十四卷,(清)高光崇、高耀宇纂修,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一卷)。

湖南宁乡沩宁高氏族谱十六卷,首二卷,(清)高耀董、高名长等纂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卷首)。

湖南宁乡高氏五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二卷,(氏国)高青珊、高芸陔等修,高卓吾、高雨村等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三卷)。

湖南湘乡高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民国)高彦驻、高尚志等总纂,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湖南江华高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手抄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华县档案馆。

湖南益阳资阳高氏六修族谱三十三卷,首六卷、末七卷,(民国)高耀黄、高祖植等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三卷)。

广东番禺重修高氏世谱十卷,(清)高长年重修,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山大学图书馆。

广西岑溪高氏族谱一卷,(民国)高昆仑编,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四川仪陇高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残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龙县档案馆。

云南鹤庆高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

陕西高氏族谱,附高母宋太夫人秩寿言不分卷,(民国)高洪等重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文蔚合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二部)、riben dongjing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甘肃庄浪高氏三代宗亲世系家谱四卷,(民国)高荣锦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甘肃省庄浪县万泉乡高家川。

高氏家谱,(清)高世泰纂修,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高氏宗谱,(现代)高映昭、高海成等纂修,1963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苦田高氏宗谱十四卷,(清)高茂元等纂修,清光绪四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梁安高氏宗谱十二卷,(清)高富浩纂修,清光绪三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高氏家录,(清)高树然纂修,清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中山高氏家谱,(清)高腾纂修,清光绪元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北海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守训纂修 嘉庆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东星高氏世恩录,(明)高拱辑,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徒高氏宗谱二卷,(清)高玉麟纂,清道光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徒高氏宗谱四卷,(清)高寿昌纂,清光绪二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徒高氏宗谱四卷,(民国)高观昌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阳云阳高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廉洁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二~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平湖渤海高氏宗谱一卷,(民国)高兆瀛等纂,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西安府西高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阴、无锡高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清)高裕芳等纂,清光绪三十年裕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阴暨阳高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高藩等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阴澄江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民国)高学诚主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高氏大统宗谱五十五卷,首二卷,(民国)高鼎业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思仁堂铅印本六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荆溪高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裕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宣城候潭高氏族谱十卷,(清)高泳纂,清康熙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六卷、第九~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宣城候潭高氏族谱十七卷,(清)高绍桂纂,清乾隆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三~十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浦阳高氏宗谱,(民国)高美楷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汉寿高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五卷、第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汉寿罗坪分高氏八修族谱十二卷,首二卷,高晓岚等主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全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第一~七卷、第九~十卷、第十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宁乡沩宁高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宁乡沩宁高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四卷、第九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七卷、第二十九~三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萧山东瓜沥高氏家谱十卷,(民国)高德良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归安双溪高氏家乘不分卷,附慕陶吟稿二卷,(现代)高鹰基纂,1958年手抄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罗江高氏族谱不分卷,(清)高翼堂纂,清光绪九年红严祠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河南南阳高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新野高氏纂修。现卷本失踪,只有族人口头流传十氏家谱。

乐清盘古高氏贵六公房谱弁言一卷,世系表八卷,杂表一卷,志一卷,传二卷,图像一卷,附刊二卷,(民国)高谊纂,民国二十四年温州新墨林朱墨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高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高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七~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汉寿高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民国)高在文主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高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末卷上、下册,(民国)高才植主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渤海高氏族谱一卷,(清)高兴明等修,清宣统三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新化高氏六修族谱八卷,首卷上、下册,(民国)高柏古主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北公安高氏族谱七卷,首一卷,(民国)高训源主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字辈排行

江西宜春高氏字辈:“员学远仕伯若文斗亮应”

贵州松桃高氏字辈:“祖宗志亮明方秀”

山东淄博高氏字辈:“思本持家在惟书可继长广培祥云树保毓锡同光(二十世起)

山东梁山高氏字辈:“景手(清)成(思)启文昌茂”。

山东山亭高氏字辈:“学玉其长洪(振)广锡贵安邦”。

山东五莲高氏字辈:“维兴曰华……”

山东胶州高氏字辈:“蔚业徽方振奕祀绪愈兴承启(其)昌继世兹乃雍(永)照穆(谟)”。

山东高密高氏字辈:“德贤安乐吉和顺福瑞祥”。

山东明水高氏字辈:“斗广向(春)玉(福)振(洪)延(全)尉佩兆邵”。

山东章丘高氏字辈:“佩兆广印玉”。

安徽贵池高氏字辈:“继居成为本一心再锦寒支能求刚面方详文士班国正天星盛家修世德昌。”

安徽肥东高氏字辈:“兰继(桂)绍(玉)先业树立良模”。

安徽和县高氏字辈:“正大绍宗德宽和启运昌”。

安徽阜阳高氏字辈:“西其广玉传新学友承继忠义怀良信同力保国志”

安徽淮北高氏字辈:“宏福正祥……”

安徽萧县高氏字辈:“尚贤宜永立忠孝信义长”

安徽桐城高氏字辈:“洪祥柏孝忠”。

辽宁抚宁高氏字辈:“志守维国崇”。

辽宁喀左高氏字辈:“瑞昌振龙……”

辽宁鞍山高氏字辈:“世德起昌彦 文华志齐贤 贞良开隆业 仁义绍宗传”。

辽宁高氏一支字辈:“庭永升常万殿志崇云翰明德承继远宗树权嘉样”。

湖北枣阳高氏字辈:“子遵文德详宗孔道正大光明万世皑昭”。

湖北钟祥高氏字辈:“世代宗支宇家学永绍光安仁复尚德心纯自善良端本承先泽继传庆克昌文明恒进化保远定祖拜”。

湖北竹山高氏字辈:“天起文光武昌兴胜玉运兰方家传厚道过楚连长”。

湖北鄂州高氏一支字辈:“友法作□建”。

湖北鄂州高氏一支字辈:“开承有法作述自光祖德宏启家传晋昌志期中正书庆安康克定于一国朝用章”。

高氏一支字辈:“凤记述为存善”。

高氏一支字辈:“延世德希振”。

高氏一支字辈:“燕喜延嘉庆”。

高氏一支字辈:“震有广云灿国”。

高氏一支字辈:“为念立品成祥”。

重庆奉节巫山、湖北利川高氏字辈:“国世应祖启发人文道德天长登明见大祥瑞隆光书济永绍”。

湖北公安,江西吉水高氏一支字辈:“世傅忠厚,家遵孝友,辉贤崇德业,华国著鸿章......”。

高氏一支字辈:东景才升守、文林乘疏广、远丕起家声、世泽存忠厚、昭明树永成

山东东平高氏字辈:“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辽宁高氏一支字辈:恒庆荣春瑞、弘兴国殿清、云天连绍福、学士泰芳名、培振延年纪、凤莱建业长、锡恩秉守宪、树德永生祥。






友情提示:如发现以上内容错误或不全,欢迎关注族有谱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弘扬姓氏文化,延续家族传承!——族有谱

浏览量:1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