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
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6位。至2007年,按人口排序,毛姓总人口约25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2%。在中国大陆排名第87位,在台湾未列入前一百名。
毛叔郑为得姓始祖。以鸟羽为图腾,毛下为鸟形灵台,灵台天齐上为相风鸠鸟。
【姓氏源流】
1、 源于姬姓,属于以国名为氏。毛氏,本姓姬,是黄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毛伯郑)始建有毛国,后迁于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再后举国避难于河南荥阳地区。在毛伯郑的后裔子孙以及国民中, 皆有以先祖爵号、封国之名为姓者,史称毛氏正宗。毛氏族人大多尊奉毛叔郑为得姓始祖。[2]
2、出自周文王姬昌之子伯聃的封地毛邑,属于以封邑为氏。伯聃(伯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在后世子孙中,有以封地命姓者。[3]
3、源于改姓而来:
1)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①元朝右丞相伯卜花的孙子福寿,归附明朝,因率明军讨还湖广、巴蜀等处有功,官至副总兵,明成祖朱棣赐予毛氏,其后裔子孙多称毛氏。②蒙古族鞑靼部落酋长毛里孩,在明朝时遣使进贡,明宪宗朱见深赐汉姓毛氏,其后裔子孙多称毛氏。[2]
2)源于氐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氐族在殷周到南北朝时期主要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在两晋时期曾建立有前秦、后凉、成汉等国。
3)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毛忠,初名哈喇,明军将领。因守边有功,明英宗朱祁镇为表彰他,特赐予毛氏,为回族毛氏之祖。毛氏回族现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甘肃一带。[4]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傣族、彝族、高山族、布依族、满族、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毛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改土归流运动中改汉姓者后裔。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毛叔郑。他不仅是毛国的首领,还在周王朝中担任司空之职,总管土木建筑工程等事务,他的伯爵爵位可以由其子孙世袭继承。
【迁徙分布】
西周时期,毛姓分封之地在黄河流域,大致在今陕西华县境内。春秋时期,毛氏家族由于发生内乱,开始有人徙居长江南部地区。
唐末五代以后,毛氏除少数人居于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山西、甘肃外,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包括今浙江衢江、黄岩、杭州、余姚、江山、温州、诸暨、遂安、松阳、宁波、萧山、吴兴、遂昌,江苏常州、昆山、常熟、宜兴、吴江、太仓,上海,安徽合肥、定远,江西南昌、新昌、丰城、吉水、鄱阳,湖南长沙、平江、湘潭,福建长泰、建安,湖北公安、麻城、浠水,广西富川,云南昆明,四川成都、洪雅、夹江、仁寿等地。
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毛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郡望堂号】
郡望
西河郡、荥阳郡、北地郡、河阳郡。
堂号
西河堂:以望立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
河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浔阳堂。
北地堂:以望立堂。
舌师堂:战国时平原君有食客毛遂,出使楚国时,拔剑胁迫楚王,晓以利害,遂订了楚国出兵援助赵国的条约。毛氏因以舌师为堂号。
【姓氏名人】
姓名 | 朝代 | 生卒年 | 出生地 | 主要成就 |
毛遂 | 东周 | 前285年-前228年 | 今河北 鸡泽 | 平原君 食客 |
毛宝 | 东晋 | ?-339年 | 今河南原阳 | 将领,官至庐江太守 |
毛贵 | 元末 | ?-1359年 | 不详 | 农民起义军将领 |
毛晋 | 明朝 | 1599年-1659年 | 今江苏常熟 | 藏书家[6] |
毛伯温 | 明朝 | 1482年-1545年 | 今江西吉水 | 官至兵部尚书 |
毛恺 | 明朝 | 1506年-1570年 | 今浙江江山 | 官员,追赠太子少保 |
毛文龙 | 明朝 | 1576年-1629年 | 今浙江杭州 | 将领,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
毛先舒 | 清朝 | 1620年-1688年 | 今浙江杭州 | 文学家,西泠十子之一 |
毛奇龄 | 清朝 | 1623年-1716年 | 今浙江萧山 | 经学家,文学家 |
毛人凤 | 民国 | 1898年-1956年 | 浙江江山 | 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
毛泽东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893年-1976年 | 湖南湘潭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任主席[8] |
毛鹤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11年-1988年 | 北京市 | 电力工程专家 |
毛汉礼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19年-1988年 | 浙江诸暨 | 物理海洋学家 |
毛致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29年- | 湖南岳阳 | 官至全国政协副主席 |
毛阿敏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63年- | 上海杨浦 | 歌手 |
毛宁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69年- | 辽宁沈阳 | 歌手 |
毛孩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77年- | 河南平顶山 | 空军政治部话剧团演员 |
友情提示:如发现以上内容错误或不全,欢迎关注族有谱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弘扬姓氏文化,延续家族传承!——族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