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平姓起源

时间:2017-10-19 00:02:41

平姓为中国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5位。平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之子诺的封地平邑(今山西省临汾市),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晏婴、韩哀侯的后裔平氏被史称为平氏正宗。



【姓氏源流】

  一、源出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将少子诺封于平邑(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相传延续姓平。另一支在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韩哀侯的后代由平邑迁往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以原邑名平为氏。

  二、源出战国时齐国相晏平仲的后代,以其父名为姓,相传姓平。平仲的先祖,可追溯到黄帝,平仲的父亲叫晏子,晏子的祖上是晏安,晏安是远古氏族领袖陆仲的后代,而陆终是黄帝的嫡传后代。

  三、源出陕西平姓,本支为大元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长子定宗简平皇帝贵由后人。帝崩,是国内忧外乱,三岁无君。后人深受迫害,东渡黄河移居河北省邯郸地区,后因战乱,西迁进河南博爱县。至大明洪武年间,族人不堪迫害汉姓为平。黄河发水,西迁至今山西省临汾市,后入陕西省定居。


【得姓始祖】

晏婴、魏诺(魏姥)、苑侯(子文)、孛尔只斤·贵由。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内郡:汉置河内郡,治所现在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相晏婴,字平仲,他当时辅佐齐景公,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他人虽然很矮小,但是却足智多谋,他的子孙后代以这样一位祖先为荣,就以他字中的“平”为姓。因此,这支平姓起源于晏姓。到了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哀侯有一个儿子叫“喏”,他受封于平邑(今山西省临汾),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平”为姓。这支平姓起源于韩国的公族之姓,姬姓。平姓后来在河内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河内望。路史云:“韩哀侯少子□,食采平邑,因以为氏。”《姓氏考略》载:齐相晏平仲之后,以字为氏。平姓望居河南省沁阳一带。


【姓氏名人】

历史名人

  平当:字子思。汉朝时平陵人。以明经为博士。对于夏禹治水的情况很有研究,因此成帝封他为骑都尉,负责开河筑堤,防治水患。哀帝即位以后,升他为丞相,赐爵关内侯。

  平 晏:平当的儿子,在朝廷做了官称大司徒。
  平 安:明朝著名将领,勇敢而善于领兵打仗,立有军功,但后来又打了败仗,被俘,敌方没杀他,但后来平安还是自杀了。
  平刚:贵省州贵阳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秀才。光绪二十六年与张态、彭述文创设乐群学堂。中国同盟会贵州分会会长。后被推组织贵州军政府,兼任枢密院事,并被选为全权代表,赴武昌商讨组织中央政府。民国元年(1912年)任临时参议院议员。民国2年,国会成立,任参议院秘书长,并任同盟会中央总务干事。响应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著有《感遇诗集》、《平氏谱录》、《贵州革命先烈事略》等。

  平步青:(1832~1896),字景荪,别号栋山樵、霞偶、常庸等,清山阴人。同治元年 (1862)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侍读、江西粮道并署布政使等职。同治十一年,平步青弃官归里,遂专心致志,博览群书,手抄无间,研治学术。 平步青长于目录之学,其所纂《南雷大全集叙录》、《楼山堂全书叙》、《考定南雷》,记述至为详尽。平步青校书88种,如《陶庵梦忆》、《两般秋雨轩随笔》等。一生著述宏富,晚年自订所著为《香雪崦丛书》,有《读经拾渖》、《读史拾渖》等20余种,但不轻易示人,流传不多,今所见《霞外攟屑》即为其中之一。

近现代名人

  平海澜:上海市松江人。毕业于南洋公学。曾任清华学堂教,南洋公学附属中学主任,大同大学教授、校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60年7月,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同年逝世,终年75岁。编有《英文学生字典》等。
  平鑫涛:(1927年7月24日-),江苏常熟人。笔名费礼。历任两厅院院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职务。上海大同大学毕业,1949年迁居台北,曾经历两次婚姻,与前妻育有三名子女;后离婚与作家琼瑶再婚。最早任职于台湾肥料公司南港厂、联合报副刊主编,1954年创立皇冠杂志社,发行东南亚版及美国版。1965年创立皇冠出版社。与妻子琼瑶一起创立电影公司,捧红费翔等人。2002年获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


友情提示:如发现以上内容错误或不全,欢迎关注族有谱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弘扬姓氏文化,延续家族传承!——族有谱

浏览量: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