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姓是中国姓氏之一,颜姓在中国人口中排名第一百一十二位,在湘、桂、鄂等地区有一定影响。当今颜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总人口接近170万 。
颜姓源出基本有三:出自曹姓(这一支主要奉曹夷父及其后人颜回为始祖);出自姬姓(这一支主要奉周公旦、伯禽父子为始祖);他族改姓而来。颜姓的名人主要有颜回、颜延之、颜之推、颜真卿、颜元等人。
【姓氏源流】
曹姓
源于曹姓,陆终之后。据《陈留风俗传》、及《通志·氏族略》等载,出自古邾国国君曹夷父(曹甫,字伯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第一个以颜为姓的人是夷甫的次子小邾国国君颜友。据有关史料记载,陆终生六子:长子昆吾,封国在卫;次子参胡,封国在韩;三子彭祖,封国在徐;四子会人,封国在郑;五子晏安,封国在邾;六子季连,封国在楚。五子晏安以曹为姓,历经唐虞、夏、商诸代,传承情况缺乏史料记载。商亡,周兴。周武王统一天下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大举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措施,封古邾国晏安的后裔侠为邾子,其封国北邻鲁国,占有今邹城、滕州、费县西部、济宁、鱼台东部的土地。侠生辉,辉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夷父(亦作“甫”),夷父,字伯颜。从邾国的宗子曹侠经过七代传到了夷父。此时姬姓鲁国从伯禽起君位已传六代十君,在位的君主为鲁懿公姬戏,懿公戏是鲁武公的次子,因受周宣王静的偏爱,立为鲁君。
鲁懿公九年(公元前807年),鲁武公长子姬括的儿子伯御策动鲁人攻杀鲁懿公,伯御自立为鲁君。伯御在位十一年。后来,周宣王举兵伐鲁,杀了伯御,拥立姬戏的弟弟称为鲁国国君,即鲁孝公。周天子宣王姬静举兵讨伐自立为鲁君的伯御时,与鲁国相邻的邾国接受周宣王的命令,协助王师讨伐伯御成功。周宣王因邾国国君夷父伯颜有功于周王室,于是赐夷父为公爵,故而在《春秋公羊传》中称他为颜公。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邾国君位后称伯颜,谥邾武公。他有二子、一弟。长子夏父,次子友,弟弟叔术。长子夏父承袭武公爵位,在曹姓邾国做国君,传二十九世,战国末叶被楚宣王所灭。次子友被封到倪地,国名小邾,史称小邾。小邾国东邻鲁国,西北与邾国接壤,西南邻滥国。邾武公伯颜的弟弟叔术则被封于滥国。姬友被封于小邾国后,对曹姓邾国来说已是另一支派,其后裔不得继续以曹为姓,于是姬友根据当时的周礼所规,以其父邾武公夷父的字“颜”为氏,小邾遂为颜氏国,在颜氏族谱中称姬友为颜友。
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氏,史称颜氏正宗。颜氏族人大多尊奉夷父为得姓始祖。
姬姓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颜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为鲁国国君,因在朝廷任职脱不开身,因而派长子伯禽到鲁国赴任。
后来,伯禽又把子孙中的一支分封在颜邑(今山东邹县),使他们任职于鲁国,衣食于颜邑;这支周公的后代,后来以地名为姓氏,称颜氏,世代相传至今。
北戎等族
源于北戎,东胡族,濊貊、肃慎,蒙古族、东胡族乞颜部,属于以历史事件仿生为氏。《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等中记载:乞颜氏,古称乞雅惕氏、或乞牙惕氏,亦称奇颜氏、怯特氏、奇渥温氏、乞雅惕氏、其莫额德氏、其木德氏、乞袁氏等,都是由乞颜氏部族分衍的氏族名称,是蒙古姓氏中最古老姓氏,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漫长历史了。随着氏族人口的不断增加,乞颜部逐渐分衍出多个分支氏族。新增加的氏族名称又成为其氏族成员的血缘标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核心族人仍保持以“乞颜”为姓氏。乞颜,有时也称做“乞雅惕”。在蒙古语中,“惕”是词尾复数附加成分,表示众多的意思,在蒙古语词汇中,“惕”、“特”、“德”等字,均表示为复数。
乞颜氏族人的汉姓多是以谐音汉字所改的单字汉姓,主要颜氏、吴氏、乌氏、邬氏、齐氏、祁氏、陈氏、秦氏等。主儿乞氏,多改汉字姓多为朱氏、周氏、康氏、齐氏、祁氏、陈氏、秦氏等。而更加古老的乞颜氏,其族人的汉姓多是以谐音汉字所改的单字汉姓,主要有颜氏、齐氏、祁氏、陈氏、秦氏、吴氏、乌氏、邬氏等。
回族
其它民族融入回族的也有,如回族的宛姓、颜姓,源出满族的完颜氏。
满族
源于满族,出自辽国属蕃 女真巴颜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巴颜氏,亦称巴雅氏,源出辽国时期的附属蕃国女真巴颜部,其部原居巴颜沟一带(今黑龙江哈尔滨木兰),因以为部落称谓,部众引为姓氏,满语为Bayan Hala,汉义“众多、富裕”。辽国灭亡之后,巴颜部移居齐齐哈尔(今吉林齐齐哈尔)、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木伦(今黑龙江省穆棱、鸡东、密山一带),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清朝晚期以后,满族巴颜氏多冠汉姓为颜姓,富姓、于姓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满汉名臣传》、《满族的社会组织》、《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等中记载:
⑴.满族尼玛奇氏,满语为Nimaci Hala,汉义“山羊皮”,世居地待考,人口非常稀少,后冠汉姓为颜氏、于氏等。
⑵.满族松颜氏,满语为Sungyan Hala,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区),所冠汉姓为颜氏。
⑶.满族舍颜氏,满语为Seyan Hala,汉义“洁白”,世居费雅朗阿(今辽宁新宾),所冠汉姓为颜氏。
⑷.满族唐颜氏,满语为Tangyan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所冠汉姓为颜氏、唐氏。
⑸.满族颜济氏,亦称燕济氏、严穆吉氏,满语为Yang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颜氏、杨氏等。
⑹.满族颜扎氏,亦称燕札氏、颜查氏、阎拉扎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颜盏部,以姓为氏,满语为Yanja Hala,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东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时期开始,民间多冠汉姓为颜氏、官家则多冠汉姓为阎氏、张氏等。
⑺.满族颜珠氏,亦称颜之氏、颜之哈拉氏,满语为Yanju Hala,世居雅达珲春村(今吉林珲春海兰河西境),后多冠汉姓为颜氏、阎氏。
鲜卑等族
源于鲜卑族、党项族、鄂温克族等,《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等中记载:乞颜氏,古称乞雅惕氏等,到了金、元时期,多有党项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称乞颜氏,或称恰特氏、怯特氏,满语拼音为Kiyat Hala或Ciyat Hala,即乞颜氏的异读,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武威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颜氏,奇氏。
蒙古族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巴颜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蒙古族巴颜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巴颜部,是蒙古族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敖汉(今内蒙古敖汉旗)。巴颜部后分衍有敖汉氏、阿尔塔斯氏、巴颜氏、博尔克氏、鄂尔敦氏、奈曼氏、萨尔图氏、萨尔屯氏、萨勒珠特氏、伊勒门氏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的姓氏。
蒙古族巴颜氏,在明朝时期即多冠汉姓为巴氏、博氏、颜氏等。
女真族
源于女真族,出自东北 金国时期女真完颜部,属于 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完颜部,是女真民族古老的氏族部落之一。按史籍《金史》的记载,完颜部居住在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女真族是由该地区的古朱里真人组成的,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到了南宋理宗赵昀端平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三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六年,公元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军灭亡了金国。此后,故金国女真贵族完颜氏多迁居完颜(今吉林通化及其西南地区)、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喀拉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额(今辽宁清原)、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新京(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大凌河(今辽宁锦县)等地区,其中有被蒙古军队裹挟入蒙古诸部落中者,将完颜姓氏带入了蒙古族。
在明朝时期和清朝中叶以前,完颜氏(或兀颜氏)即多冠汉字姓为颜氏、汪氏、王氏、鄢氏、张氏、完氏、赵氏、顾氏、瀛氏、魁氏等。
锡伯族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锡伯族颜济哩氏,亦称杨吉哩氏、焉哲勒氏,世居沈阳(今辽宁沈阳)、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angir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锡伯族、满族颜济哩氏多冠汉姓为颜氏、阎氏、杨氏、韩氏、沈氏等。
契丹族
源于契丹族,出自辽国末期将军耶律·慎思,属于帝王赐改姓汉化为氏。北宋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辽国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大名城)被金国攻陷,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在鸳鸯泺捺钵,闻讯后急走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一带,乘轻骑逃入夹山(今内蒙古萨拉齐大青山)。在金天会年间,金国有个著名的将军完颜·元宜,就是耶律·慎思的儿子,他在灭北宋的系列战争中功勋卓著,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到了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完颜·元宜之子完颜·习涅阿补晋升为符宝祗候,请求依着女真族人的惯例迁官,金世宗完颜雍不愿意外族人臣领有重位,因此说:“当年先帝赐姓,只是一时之权宜。”当即诏令完颜·习涅阿补还复本姓耶律氏。完颜·习涅阿补不敢抗旨,只好改回耶律氏,如此一来,就失去了所有的贵族身份和地位。
后来,耶律·习涅阿补(完颜·习涅阿补)的后代少有为官为将者,却有保持完颜姓氏者,在南宋与蒙古联合灭金国后,即改汉姓为颜氏,世代相传至今。
其他少数民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台湾省高山族土著、毛难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颜氏族人分布。
【得姓始祖】
曹夷父(曹伯颜,邾武公):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位后称邾武公。传说上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次产下六子,依序为樊、惠连、莱言、安、季连。后周武王兴师克纣,大肆分封诸侯,就把陆终五子安的一个叫做挟的裔孙,封于邾地,最初乃鲁国之附庸,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因其字为颜,《公羊传》谓之颜公。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姓。他们尊夷父为颜姓的得姓始祖。
伯禽。
完颜·习涅阿补。
【迁徙分布】
颜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一十二位,人口约二百零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3%左右。
在先秦时期,颜人活动于山东地区,汉晋时期仍以山东为中心,西向河北,南穿江苏,到东晋永嘉年间过长江进入南京地区,不久安徽、浙江都有颜姓的足迹了。到唐宋时,颜姓由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向四川和江南散布,五代末颜姓经江西已抵达福建。
魏晋 南北朝时,世居在琅琊、东鲁一带的颜氏族人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动荡不安而受影响,反而高官不断,族大人众,并发展成为颜氏琅琊、鲁国郡望。
颜氏族人入川始于唐朝时期,有颜有意,由成都县令官至刺史。
明朝初期,颜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北省等地。
清朝初期,颜氏族人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康乾年间,有山东之颜氏族人闯关东入东北三省。清朝末期,颜氏族人已广布全国各地。
颜氏族人在全国各地分布中,尤以山东省为多,山东省颜氏约占全国颜氏人口的30%以上。
宋朝时期,颜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三位。颜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颜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山东,这三省颜姓大约占颜姓总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四川等省。全国颜姓主要集中在从山东、经江苏、江西的一条地带上。
明朝时期,颜姓大约有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1%,排在第一百四十位。宋、元、明期间,颜姓人口几乎没有增长,原因是凡主体在北方的姓族,几乎都受到了战乱的伤害,颜姓也不例外。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等,山东省颜姓大约占颜姓总人口的大部分,其次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西等。宋、元、明期间,颜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
【郡望堂号】
郡望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至今已千余年。
堂号
鲁国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复圣堂:孔子的弟子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勤俭好学,乐道安贫。孔子赞叹他说:“颜回真难得啊!吃的是一筐子饭,喝的是一瓢子水,住在僻陋的环境中,要是别人,必将忧烦难受了,颜回却安然处之,并没有改变他向道好学的乐趣啊!”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三十二岁时就去世了。他死后,鲁哀公曾问过孔子:“你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发了怒,很快就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过错马上就改正,绝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嘛,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了。”后世都将他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中最贤的一个,以德行著称。后世儒家尊他为“复圣”(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颜子为复圣)。
【姓氏名人】
历史名人
颜回:春秋时鲁国贤人,为孔子得意门人,于弟子中最贤,孔子称他:“不迁怒,不二过”。三十二岁英年早逝,后世称其为“复圣”。
颜文姜:战国时齐国孝妇。传为颜回之后。初许聘李氏,丈夫早亡,遂主动孝事公婆。曾远汲山泉,不间寒暑,感动神灵,泉生于室中,清泠可爱,时谓之颜娘泉,俗称孝妇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凤凰山南麓西神头村内有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颜神庙。
颜安乐:西汉今文春秋学“颜氏学”的开创者。字公孙。鲁国薛(今山东滕县东南)人。曾任齐郡太守丞。与严彭祖从眭孟受《春秋公羊传》。宣帝时,立为博士。著作已佚。
颜良:(约160年—200年),堂阳(今邢台市新河县)闫仙庄人,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下名将,以勇而闻名,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精卒十万,准备攻许,次年兵进黎阳,遣颜良攻白马。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被关羽击斩。
颜斐:颜回二十四代孙,三国魏济北人。字文林,有才学。曹操召为太子洗马,魏文帝黄初初年,转黄门侍郎,累官京兆太守。当时民间多不务农殖。颜斐到任后,下令所属各县整治田地,种植桑果,教百姓造车买牛,发展生产。又倡建学校,官吏民众愿意读书者免其徭役。于是风化大行。后迁平原太守,吏民啼泣遮道,车不得前,十余日乃出界,时称“良二千石”。
颜盛:字叔台,又字叔震,颜斐之弟。为东汉尚书郎,曹魏时历任青州、徐州剌史,赐爵关内侯,始自鲁国曲阜徙居琅琊临沂,从此有“琅琊颜氏”之称。代传孝恭,因号其居住地为孝悌里。卒葬费县颜林。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
颜之推:字介(公元531-约591年),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西魏破江陵,之推以国仇不仕魏,投奔北齐,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后北齐亡,又投奔北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被太子召为学士,极为礼遇,不久病逝。他一生奔波,饱经离乱,常因身仕异国为耻。故其诗篇多有伤感怀旧之情。其所著《颜氏家训》一书,共二十篇(见下第2-5楼“附录:《颜氏家训》”),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问世以后,起到深远的影响,被推为我国家训专著的鼻祖。颜之推著述甚丰,有《文集》三十卷、《颜氏家训》二十篇、《笔墨法》一卷、《稽圣赋》三卷、《证俗音字》五卷、《训俗文字略》一卷、《集灵记》二十卷、《急就章注》一卷、《还冤志》(又名《冤魂志》、《还冤记》)三卷。这些著作可惜大多失传,今存于世者仅《家训》、《还冤志》及《观我生赋》一篇,佚诗五首。 颜之推有三子:长子颜思鲁,次子颜愍楚,三子颜游秦。
颜遊秦:颜之推三子。隋时典校秘阁,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累迁廉州剌史,有治绩,封临沂县男。当时刘黑闼势力刚刚平定,人们相互之间多强暴而少礼仪,风俗未安。颜遊秦到任后在境内实行安民政策,休养生息,抚恤灾民,使民风渐趋回归,礼贤敬让之风大行于道。高祖李渊闻此以玺书对其嘉勉。不久拜郓州剌史,卒于官。曾撰《汉书决疑》十二卷,后颜师古多资取其义。
颜竣:(414-459),字士逊,颜延之长子。少年勤奋好学,文才出众。初为太学博士,太子舍人,出为世祖(宋孝武帝刘骏)抚军主簿,甚被爱遇,颜竣亦尽心补益,为政勤敏。元嘉中(公元439年前后),文帝刘义隆不想让诸王各立朋党,准备召颜竣补尚书郎,为刘湛所阻作罢。随府转安北将军、北郎中府主簿。颜竣为刘宋王朝重臣,每次极陈得失,皇帝尽纳。颜竣有文集传于世,其弟颜测亦以文章见知,官至江夏王刘义恭大司马录事参军, 临淮太守。明帝即位,擢颜竣三弟颜夐为中书郎,后迁兵部尚书。四弟颜跃,为东湘太守。
颜师古: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学者、训诂学家,官至中书舍人,著有《五经定本》等。
颜真定:颜昭甫长女,颜真卿姑母。早年以“精究国史,博通礼经”选为武则天的女史。她作为颜敬仲的亲侄女,当叔父被诬害时,不顾武后之酷毒,与两位妹妹裴夫人和岑夫人割耳争讼,为叔父申冤,使颜敬仲得以免死,孝烈之举,给侄儿颜杲卿、颜真卿等一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颜真卿幼时,颜真定就对其进行孜孜不倦的教诲,曾以李延寿的《王孙赋》、崔氏的《飞龙篇》、江淹的《造化篇》和《五都赋》为教材,教授颜真卿等人。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卒,年84岁。
颜元孙:(668-732),字聿修,一字仲坚。颜昭甫长子,颜杲卿之父,颜真 卿伯父。历官朝议大夫,滁、沂、豪三州剌史,勋上柱国,赠秘书监。颜元孙有文集三十卷。所著《干禄字书》影响十分广远,蜚声朝野,且饮誉后世,被尊为正字学的始祖。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颜真卿将《干禄字书》书后刻石立于湖州(今江苏吴兴)。
颜允南:(694——762),字去惑,颜真卿仲兄。少以词藻擅名,兼攻草、篆书,尤善五言诗,深为伯父颜元孙所赏识。颜允南历官右卫武兵曹参军、左补阙、加朝散大夫,迁司膳郎中、司封郎中,赐爵金乡县开国男,加正议大夫,任国子司业。卒于国子司业任上,享年69岁。
颜含:字弘都。父颜默,字静伯,官汝阴太守,护军 将军。颜含居官二十余年,清廉雅重,简而有恩,明而能断,以威御下;待人 接物,以孝友著称;治家教子,素为整密。颜含三子,颜髦、颜谦、颜约。髦历黄门郎、侍中、光禄勋,谦官至安成太守,约 任零陵太守,并有声誉。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号应方,乳名羡门子,唐京兆长安人。颜惟贞六子,官至太子太师,爵封鲁郡开国公,世人尊称“颜鲁公”。颜真卿的奏议文章,率真慷慨,说理透辟,意直气壮,生动感人,其他墓志和碑文,也宗经尚典,宏词沉郁。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颜真卿在长安为千福寺和尚费全书写了墓碑《多宝塔感应碑》。正当壮年的颜真卿,在书法上已赶上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晚年的成就了。 颜真卿在吉州有《卢陵集》十卷,剌抚州有《临川集》十卷,剌湖州有《吴兴 集》十卷、《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为礼仪使有《礼仪集》十卷,均不传。《颜鲁公文 集》十五卷见行于世。
颜髦:字君道,少承家业,勤于治学。其父丧,正要出殡,邻家失火,颜髦与弟颜谦、颜约抱棺呼号,大火很快被扑灭,时人以为孝感所致。颜髦仪状严整,风貌端美,大司马桓温见而叹曰:“颜侍中廊庙之望也!”历任太尉西阳王散骑将军、尚书都官郎、大中正给事、黄门侍郎。袭爵西平县侯,加给事中、晋陵临川太守、侍中、本州大中正,加秩中二千石,光禄勋。颜髦三子:颜綝、颜纶、颜畅。
颜晃:(510-562),字元明,南朝陈琅琊临沂籍建康人。少孤贫,好学,有辞采。仕梁,为邵陵王记室参军,“候景之乱”时,奔荆州。梁元帝承圣初年(公元 552年),除中书侍郎。当时杜龛为吴兴太守,专好勇力,其所属部下多为轻险少年。元帝非常担心,于是让颜晃管理其书翰,并对杜龛曰:“卿年尚少,习读未脱。颜晃文学之士,使相毗佐,造次之间,必宜谘禀。”入陈,为记室参军。永定二年(公元558年),高祖陈霸先巡幸大庄严寺,其夜甘露降临,颜晃献《甘露颂》,词义该典,高祖很是赞赏。 天嘉初年(公元560年),官至员外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掌诏诰。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卒, 赠司农卿,谥曰“贞子”,并赐墓地。 颜晃家世单门,傍无戚援,而介然修立,为当世所知。其表、奏、诏、诰, 下笔立成,便得事理,而雅有气质。有文集二十卷。
颜杲卿(692年—756年),字昕,唐朝长安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和颜真卿同为颜师古五代孙,颜之推六代孙。安史之乱时,颜杲卿和儿子季明守常山(河北正定县西南),任太守,颜真卿守平原(山东陵县),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叛军围攻常山,安禄山军队抓到颜季明,借此逼迫颜杲卿投降,但颜杲卿不肯屈服,还大骂安禄山,季明被杀。不久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到洛阳,见到安禄山,颜杲卿瞋目怒骂安,也被处死。
颜昭甫:唐代官吏、学者,历官侍郎,华州刺史。工篆、籀、草隶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为伯父师古所赏重。
颜真卿:唐代大臣、书法家。开元年间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忤逆杨国忠被贬魏平原太守,他预料安禄山必反,早为之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他与从兄果卿共起兵,附近17郡响应。乱平后,他入京为官,连遭谗言,屡被贬黜。后为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肃宗、代宗时,他数次为正义而言,为大臣所不喜。德宗时,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攻陷汝州,颜真卿受命前往劝谕,后持节不屈,终被李希烈杀害,终年76岁。颜真卿善正、草书,笔力沉着雄浑,为世所宝,称为"颜体"。故宫博物院藏有其66岁作《竹山连句》墨迹。著有《颜鲁公文集》。
颜博文:德州(今属山东省)人,北宋画家、诗人。徽宗时进士,仕著作佐郎。长于人物,亦善水墨花卉。遗画有《罗汉图》、《闲云出岫图》、《野水图》等。
颜直之: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宋代画家。善画人物,工小篆,作《集古篆韵》,官至中散大夫。其子颜汝勋,官朝请大夫,亦工篆。
颜复:字长道,颜太初长子,山东曲阜人。宋代画家、官吏。颜回四十八代孙,官至太常博士。颜耕道:湖南省平江人,元代学者。博古,工于诗,尤善草隶,亦工绘事。
颜师鲁:(1119-1193),南宋大臣。字几圣,福建龙溪青礁人,世居漳州西桥。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中进士,初任番禺主簿,继任莆田、福清知县。因政绩卓著,内调国子监丞,嗣外放任江东提举、浙西常平。颜师鲁官至大中大夫,爵封漳浦郡侯,赠宣奉大夫,谥定肃。
颜辉: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画家。善画人物、佛道,亦工鬼怪,造型奇特,用笔虽见刻露,却笔法奇绝,有八面生意之趣,开明初吴伟画法之先河。有《中山出猎图》、《李铁拐像》传世。
颜皞:字子明,号松菴,颜六奇之子,江西吉水人。以荐任南昌县学训导。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奉召入朝,预修《永乐大典》,病逝于北京。有《松菴集》。
颜宗:广东省南海人,明代画家。举人出身,曾任邵武知县,后署兵部员外郎。善画山水,融北方山水画风于南方山水画中,多写平远景色,苍浑健劲,独具风格。有《湖山平远图》遗世。
颜思齐:(1589-1625,一说1585-1622),字振泉,福建漳州海澄(今龙海县)人。工缝纫,身体魁梧,性情豪爽有义气,精通武艺,喜打抱不平。颜思齐逝世后,台湾人民为了纪念颜思齐的开拓功绩,在新港妈祖庙前兴建一座五层建筑名“思齐阁”,后在他登陆的苯港建立“颜思齐先生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
颜继祖:(?-1639),字绳其,号同兰,明福建龙溪县人。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进士。历任工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右佥都御史、太常寺少卿等职。他宦海沉浮二十年,都处在朋党纷争、社会动荡的时期。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他用饾版印制《萝轩变古笺谱》,委托江宁吴发祥在金陵(今南京)刻成。笺谱分上下两册,共94叶(188面),卷首有颜氏小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饾版印刷品之一。
颜光敏:山东省曲阜人,清康熙年间进士,官考工郎中。少年聪慧,九龄工草书,十三娴诗赋。
颜元:清代实用主义哲学家。
近现代名人
颜惠庆:(Yen Hui-ching或W. W. Yen,1877年4月2日-1950年5月24日),字骏人,中国政治家、外交家、作家,上海虹口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出任唐绍仪内阁的外交部次长,1913年,任驻德国、瑞典、丹麦三国公使。1919年,以顾问身份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1920年卸任回国,出任外交总长、内务总长。1921年12月18日代理国务总理,1922年6月12日正式任国务总理。1926年6月22日任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不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逼迫下台,隐居天津英租界。1933年1月31日,颜惠庆被任命为中国驻苏联大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颜在上海主持难民和伤兵的救治工作。1939年,颜以国民政府特使身份赴美国两次拜见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中国争取到了大量美国援助。抗战胜利后,颜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1949年2月,颜受代总统李宗仁派遣,前往西柏坡同中国共产党和谈。和谈失败后,颜留在北方未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颜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0年5月24日,他病逝于上海,毛泽东和周恩来均致唁电。
颜正华:(1920-),男,江苏丹阳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曾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学药学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医药组成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暨药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暨北京分会常务理事等。 先后荣获“首都国医名师”和“国医大师”称号。
颜开臣:男,1940年出生广东汕头市,泰国华侨。毕业于暨南大学数学系;1963年移居香港,1969年移居泰国曼谷开始不平坦的创业历程,1976年投资办厂,经营纺织品出口和房地产业及皮革制造业。1990年带领旗下公司于泰国上市,1995年整体收购湖南省岳阳丰利纸业、湘阴丰隆纸业,并出任董事长。还担任泰国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泰国介寿堂慈善会副主席。2008年5月被国际儒商学会授予“十大国际儒商”称号。
颜清标:(1960年8月25日—),绰号“冬瓜标”,台湾台中县沙鹿镇人,私立神州高中毕业,现任“中华民国立法委员”,目前政党属无党团结联盟,在台湾地方派系属于台中县黑派的重要代表人物。2008年6月,颜清标因非法持有枪械罪被最高法院判处三年半确定,入监服刑。
颜子菲:现为香港亚洲电视部头合约女艺员。专长为唱歌、游泳、羽毛球、自行车、芭蕾舞。2008年参选2008亚洲小姐竞选,夺得最上镜小姐,并以129,416票当选亚军(当届亚洲小姐是以全球观众投票所选出)。亦曾于2006年曾参选多伦多华裔小姐,并获得亚军。
颜丹晨:中国大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在《背起爸爸上学》、《花季雨季》中的演绎,分别摘得了“童牛奖”、“华表奖”的殊荣。
颜丙燕:中国大陆女演员,1972年12月16日出生。1998年 获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女配角。2007因在电影《爱情的牙齿》中饰演钱叶红而荣获—“第二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 最佳女主角。2006年《女人一辈子》饰:吴明兰(大兰子)
颜成坤:香港企业家,中华汽车有限公司的创办人。
颜国梁:香港著名演员。
颜颖思:模特儿,初以陈冠希绯闻女友身份进入公众视线,其后拍摄《特警新人类2》(2000)、《绝色神偷》(2001) 渐渐为人所知。近年专心修读法律系,希望将来做律师。并于2006年11月被拍到与名牌钻饰店Rock Candy老板Martin Yeung在上海街头热吻,她事后大方承认恋情,其后对感情十分低调。
颜行书:台湾艺人、中华职篮职业球员。
颜姓开国将军
颜伏:(1911-——),原名颜宗羲,四川省梁平县人。1930年考入成都民立大学。在校期间,参加学潮,被军警抓获,后由学校保释。1931年到北平北京大学读书,同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原济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颜文斌:(1915-——),江西省永新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颜东山:(1909-1991),湖北省大悟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原北京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颜吉连:(1916-——),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原总参通信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颜青云:(1917-1997),湖北省汉川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总后勤部军需生产管理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颜金生:(1918-1994),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颜德明:(1917-1985),湖南省攸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原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友情提示:如发现以上内容错误或不全,欢迎关注族有谱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弘扬姓氏文化,延续家族传承!——族有谱